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人体穴位至阴穴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现代常用于治疗胎位不正、神经性头痛等。艾灸至阴矫正胎位,成功率较高。艾灸该穴对纠正胎位不正有奇功,临床上一般一到二周就可以见效,且操作简单,基本无副作用。![]() 艾条悬灸至阴穴治胎位不正本穴为矫正胎位第一经验效穴。操作时,用艾条二支,点燃后对准二足至阴穴,距离以病人能耐受的热力为度,灸至皮肤潮红,时间约为15-30分钟。同时嘱患者放松腰带,暴露小腹部,为胎位转动创造条件。二边,30分钟,这个房法也不错!有效实际大概50左右,理论85,因为一般由于操作或者房法失当或艾条质量不行,其实如果用直接灸效果最好!我有一房法要优于这个,相对其他房法以,要大大减轻孕妇的负担,及增加舒适度,效果达到直接灸的效果水苹。据临床观察,艾灸至阴穴后,除可增强子宫活动外,胎儿心率增快,胎儿活动亦增强。子宫及胎儿的活动幅度、频率在灸后1天或当晚达到高峰,异常胎位常在高峰前后自动转正。其效果以腹壁紧张度适中者较好,腹壁过于紧张者效果差,腹壁松弛者则在胎位矫正后又易回复。一般以第一、二次艾灸时效果最为明显,第三次以后效果渐差。 注意:通过在此处艾灸热刺激可激发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的同时间接通过足少阴肾经,使调治信息传至子宫调衡胞宫气血。注意艾卷离皮肤不要太近,以免烧伤皮肤。 【日常保健】艾灸治疗胎位不正的最佳时机为第30至34周。艾灸至阴穴,孕妇自觉胎动较前增加,艾灸后,胎动次数会增加,此时辅以膝胸卧位,即孕妇排空膀 胱,松解裤带,跪在床上,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手放于头的一侧,每天2次, 每次15分钟。此法利用孕妇臀部抬高,使胎臀退出骨盆,借助胎儿重心改变,可使胎位纠正。艾灸配合膝胸卧位4-5次大多数可纠正胎位,且简便安全,很受孕 妇欢迎。 至阴穴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揉至阴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头痛。 按摩至阴穴位的作用
1、孕妇期间,胎位不正,按揉至阴穴(足太阳膀胱经上最后一个穴位,在足小指外侧的指甲角上),至阴穴可以用灸的方法进行热刺激,可以起到转胎顺产的作用,当然是在胎领比较大了以后。
至阴穴按摩效果 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 至阴穴解析1)至阴。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2)膀胱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有孔隙与体内相通,为膀胱经体内与体表的气血交换处,故为膀胱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主要是体内输出的温热水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凉,表现出肺金之气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 附注: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至阴穴意义: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并交于足通谷穴。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至阴穴相关论述1.《针灸聚英》“目痛,大眦痛。”2.《肘后歌》“头面之疾针至阴。”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zhiyin.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