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府穴Shùfǔ(KI27)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俞府穴的位置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疾病。
快速找俞府穴位置1.取仰卧位,在锁骨下可触及一凹陷,于胸骨中线与锁骨中线连线的中点处(左图)。2.取仰卧位,先取云门穴,云门与前正中线的内1/3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 ![]() 俞府穴操作法刺法:横刺0.3~0.5寸。勿深刺,免伤心、肺。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治法原则】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注意事项】肾经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是体内气血由涌泉穴外出体表,自涌泉穴外出体表后是经水气化而上行,自大钟穴之后则是寒湿水气吸热上行,自大赫穴始则 是受冲脉外传之热而水湿之气散热上行,自幽门穴始是受胸部外传之热而上行,在灵虚穴肾经气血达到了温度的最高点,自灵虚至俞府的经脉气血是降温吸湿而下 行。 俞府穴治脚心发凉脚心发凉是气血循环不畅造成的,坚持按摩俞府穴对于治疗脚心发凉很有效。另外生活中,有些人总是饿了也不想吃饭,或是总感觉倒不上气来,觉得老打嗝儿,就是老有逆气上来。这些都是肾不纳气造成的,需要及时把气血调上来。经常按揉此穴,就可以调动肾经的气血到上边来。此外,如果我们碰到有人气喘突然发作的时候,也可以指压胸骨旁的“俞府”及“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穴位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按摩俞府穴位的作用主要作用:止咳苹喘,理气降逆。本穴主要用于胸部疾病,对于胸闷、胸痛、食欲不振、气喘、支气管炎、咳嗽、呕吐及心脏病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合保健作用。
【作用功效】止咳平喘、和胃降逆 俞府穴配合穴位治疗1.配天突、肺俞、鱼际,适用于咽喉肿痛。2.配足三里、合谷,可用于缓解及改善呃逆症状。 俞府穴名解〖别名〗腧中穴。〖穴义〗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 〖名解〗俞府。俞,输也。府,体内脏腑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本穴是肾经体内经脉与体表经脉在人体上部的交会点,或中穴传来的湿热水气在本穴散热冷凝归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肾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的流注坊向是体内脏腑,故名。腧中者,其意与俞府同,中指内部。 俞府穴“俞”,输注;“府”,腑,聚。足少阴之气由足至胸转输、会聚于本穴,然后输入内腑,故名。本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终止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脏腑。 〖功能作用〗回收体表液体。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注意〗肾经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是体内气血由涌泉穴外出体表,自涌泉穴外出体表后是经水气化而上行,自大钟穴之后则是寒湿水气吸热上行,自大赫穴始则是受冲脉外传之热而水湿之气散热上行,自幽门穴始是受胸部外传之热而上行,在灵虚穴肾经气血达到了温度的最高点,自灵虚至俞府的经脉气血是降温吸湿而下行。 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shufu.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