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明穴Jīngmíng(BL1)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目眦外。晴明穴的准确位置在双眼内眦角稍上方的凹陷处,本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膀胱经夹行于脊柱两侧,汇集五脏六腑气血,并通过睛明穴提供给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是治疗干眼症的重要穴位。现代常用于治疗视神经炎、结膜炎、急性腰扭伤等。配合谷、四白主治目生翳膜;![]() 睛明穴操作法〖刺灸法〗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按摩方法:按摩睛明穴时应轻轻闭眼,双手握空拳,拇指翘立,用拇指尖点在穴位上,稍用力,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度,持续1分钟,放松10秒钟后再重复点按,反复3~5次。在眼睛干涩时,可以缓解眼睛的不适。 按摩睛明穴位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次按摩2分钟。 按摩睛明穴,每隔两个小时用大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按压此穴位,可令疲劳的双眼立刻得到放松。用于缓解眼部疲劳时,建议每日多按揉几次睛明穴。 注意事项:如有血肿、皮损、怀疑骨折的病人都不要按摩。另外,有骨质疏松的病人按摩时不要过力。眼部卫生一定要注意! 晴明穴的功能-缓解疼痛:睛明穴和至阴穴是膀胱经的起止穴,同时按摩它们,能让膀胱经气血很快贯通整条经络。而急性腰扭伤之所以出现疼痛,与膀胱经气血临时受阻有很大关系。所以,急性腰扭伤患者在得到正规的检查和治疗之前,可先同时按揉至阴穴和睛明穴来缓解疼痛。 疗法原则: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睛明穴穴位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睛明穴文献记录
《甲乙经》:“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睛明穴现代报道摘录
功能性遗尿:针刺睛明穴,缓慢刺入0.5—1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 睛明穴的临床应用
1、功能性遗尿 针刺睛明穴,缓慢刺入0.5—1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
晴明穴解析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1)睛明。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穴。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2)目内眦。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3)泪孔、泪空、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 (4)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 (5)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穴内气血为温热的天部水气与地部经水(血)。 〖运行规律〗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 〖功能作用〗降温除浊。 〖治法〗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配合穴位治疗:配球后穴、光明穴治视目不明。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qingming.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