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穴(LU2 ),属于手太阴肺经,云门穴的位置在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体内的浊气无法顺利排出而积聚在体内所造成的。这时按按云门穴,相当于为身体打开一扇大门,体内的浊气就可以由此而排出体外,人自然就会感到胸口舒服很多。
云门穴在哪里?
1.在胸前臂的外上方,锁骨下缘,距前正中线6寸。压迫时上臂会有刺痛感。 云门穴怎么按摩?刺法:向外斜刺0.5~0.8寸。不宜直刺或向内斜刺,以免刺伤肺脏,引起气胸。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法:用手指指腹或指节向卞按压,并作圈状按摩。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云门穴穴位并做环状运动,每次按摩3分钟,每日2次。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点揉云门1~3分钟,进行日常保健,可以预防咳嗽痰多症状。 按摩中府穴、云门穴快速治哮喘每天早起后、晚睡前,端坐,以大拇指或食指分别按摩中府穴、云门穴各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由中府穴向上直推至云门穴10分钟,力度以穴位处有酸麻胀感为宜,每天2—3次,坚持规律按摩,方可收到效果。![]() 云门穴的作用本穴有肃降肺气之功。适用于咳嗽,气喘,胸闷;肩背痛。尤其当手臂举不起来时,按压此穴能活络肩膀的筋骨,减轻疼痛感。多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等。![]() 云门穴名解云门:云,云雾,指脉气;门,门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出天气……天气通于肺。”此穴为手太阴肺经脉气所发,肺气如云,是肺气出入之门户,故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中的云状气态物,比中府穴的温度压力要低,所处位置为肺经气血中的最高点,热能的吸收和扩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运行规律: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为二个部分,一部分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向肺经以外的皮部传播,一部分以冷缩后的雨状云系循肺经路线传向天府穴。 功能作用:传输肺经的气血物质;调节输入肺经及输入肺经以外部分的物质比例。说明如下:当中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偏低、湿度偏大时(此即气虚的状态),由于经脉内部的气血物质亦不饱满,因此云门穴向肺经以外传输的云状气态物就不及,回归肺经的雨状云系气态物就偏多。反之,当中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偏高、湿度偏小时(此即气实的状态),由于经脉内部的气血物质饱满有余,因此云门穴向肺经以外传输的云状气态物就偏多,回归肺经的雨状云系气态物就不及。 云门穴主治病证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1]云门穴配伍应用咳逆、喘不得息:云门、人迎、神藏(《针灸资生经》)。短气:云门、风门、热府、肺募、巨阙、期门(《针灸资生经》)。 胸中痛: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备急千金要方》)。 四肢热:云门、髃骨、委中、髓空(《素问·水热穴论》)。 肩痛不能举:云门、秉风(《针灸资生经》)。 胸肌风湿症:云门、中府、天池、支沟、极泉(《针灸学手册》)。 云门穴解剖锁骨下缘,胸大肌上部,胸肌三角之外侧。分布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及静脉,其下方有腋动脉。神经分布着锁骨上神经中支及后支,胸前神经分布及臂丛的外侧束。云门穴古文摘录定位记载《针灸甲乙经》:在巨骨下,气户两旁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循经考穴编》广注:巨骨直下,正当璇玑旁开六寸。 《医宗金鉴》;中府直行一寸六分,在手阳明大肠经巨骨之下陷中,动脉应手。 《针灸集成》:在巨骨穴下四寸,微向内,横气户二寸,璇玑旁六寸大些。 云门穴主治记载《素问·水热穴论》:泻四肢之热。《针灸甲乙经》:暴心腹痛,疝横发,上冲心;喘不得息,坐不得卧,呼吸气素,咽不得,胸中热;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脉代不至寸口,四逆脉鼓不通。 《备急千金要方》:瘿,上气胸满。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喉痹,胸中烦满,气上冲心。 《针灸资生经》:云门疗呕逆。 《针灸大成》:伤寒,四肢热不已,咳逆,喘不得息,胸胁短气上冲心,胸中烦满,胁彻背痛,喉痹,肩痛臂不举,瘿气。 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yunmen.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