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五会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地五会位置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房,第4、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地五会疼痛怎么办?看是不是这个穴位位置,腹泻穴位于足临泣与地五会之间,大约于脚小趾与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会穴约1分处是穴.以手食指轻按,凡腹泻患者,该处压痛明现。期间少运动,多补充营养,保证充分的休息.要是疼痛加剧的话,及时去看医生.指压点穴地五会1、刺法:直刺或向上刺0.5--0.8寸,局部酸胀。2、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指压点穴时,医者找到穴位后以食指轻轻揉动穴位.一般以自然把手放在穴位上的力量便足够了,然后心里默默地边揉边数,从1数到60即可,数数不宜太快,也 不宜太慢,大致以1分钟为限,适当多出一些和不足1分钟都没关系,如用针刺,以5分或1寸毫针直刺,深度为1分左右,进针后不停地提插或捻转以得气为先, 时间与点穴同,可多用点穴法. 凡采用本穴治病,不需要以疗程计,急症或轻症,一般1次可愈,重症的和病程长的,可每日2-3次,每次最多3-5分钟,均数日可愈。 【注】经言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者,乃本穴功用即是沉降各经脉气血中的阴浊,今若灸之则阴浊不降,穴内物质灸则热胀,胀而生风,阴浊之物随风气乱行于人体各部,为气乱,故不可灸。
地五会穴治疗耳聋耳鸣1、主穴:耳门、听会、翳风、完骨、中渚、侠溪。2、配穴:肝胆火盛者,配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配合谷、外关;痰火郁结者,配丰隆、内庭。 3、房解:手足少阳二经经脉均入于耳,取手足少阳经之耳门、听会、完骨、翳风开窍聪耳,疏通耳部气血;取中渚泻三焦火而清窍,侠溪清泻肝胆之火。 地五会穴名解【名称]:地五会[穴义]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归经]:胆经 【拼音]:Dìwǔhuì 【国际标准代号]:GB42 【特点]:禁灸穴。 【主治]: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腋肿,乳痈,跗肿 [名解]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地五会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地五会。五会名意与地五会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侠溪穴。 [功能作用]收降水液。 地五会的文献摘要
《甲乙经》:内伤唾血不足,外无膏泽,刺地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