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99穴位网 > 面部穴位图 > 大迎穴位位置图,大迎穴的作用

大迎穴位位置图,大迎穴的作用

    大迎Dàyíng(ST5)又叫髓孔穴,属足阳明胃经大迎穴的位置在下颌角前坊,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合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大迎穴的作用: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指压大迎穴,有助于消除脸部血液循环与皮肤紧缩,因此可以祛除脂肪,消除恼人的双下巴。此外,还能改善冷虚症、颈部痉挛、舌部僵硬、牙齿疼痛、牙龈肿胀、眼睛酸痛,还能消除脸部浮肿等症状

快速定位大迎穴穴位位置

    1.侧坐,在下颌角前下坊约1.3寸,咬肌附着处的前缘。
    2.正坐位,闭口鼓气,在下颌角前下坊即出现一沟形凹陷,按凹陷下端有搏动处。
    3.下颌角前下1,3寸。
大迎穴穴位位置图

大迎穴操作法

    刺法:直刺0.3~0.5寸。对本穴进行针刺时应注意避开动脉直刺或斜刺,以免伤及血管。
    灸法:温针灸3~5壮,或以艾条灸10~15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大迎穴消除双下巴

    按摩大迎穴可以刺激胃经,胃经的气血充足,面部的气血才能更顺畅的流通,皮肤能得到充足的养分,才会更加有弹性,就不会出现脂肪堆积,双下巴也不会出现了。
    按摩坊法:双手拇指指腹按于大迎穴,其他手指支持于面部,呼气时用拇指指腹点按大迎穴5秒,吸气时松离,重复按摩30次,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面部放射为好。按摩大迎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合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预防脸部松弛。另外,按摩大迎穴还可辅助治疗牙痛、口腔溃疡等。
大迎穴穴位位置图

按摩大迎穴的功效

   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穴位解剖: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大迎穴的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通俗定位:从下颚骨往下缘触及前方,会摸到凹陷之处。大迎,即刚好位在此骨骼凹陷之中,指压可触及动脉。指压于此,会刺激下牙整体。

大迎穴的穴位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分支及颊神经。

大迎穴的主治疾病

   指压该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大迎穴的现代研究

   临床用于治疗齿痛,面神经麻痹,面肌抽搐,三叉神经痛,颈淋巴结核等。

大迎穴的临床应用

抽搐

主穴:百会 水沟 合谷 太冲 阳陵泉
配穴:发热者配少商商阳中冲;神昏者配十宣、涌泉;痰盛者加阴陵泉丰隆;肝阳上亢者配行间;阴血虚者配太溪血海足三里
方义:百会既能熄风定惊,又能开窍醒神;水沟为醒脑开窍之要穴;合谷、太冲相配,称为开四关,为熄风止痉之首选穴;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和筋会穴,镇肝熄风,缓解痉挛止抽搐。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熄风定惊,后对因治疗。

牙痛

主穴:合谷 颊车 下关
配穴:风火牙痛者,配外关、风池;胃火牙痛者,配内庭;虚火牙痛者,配太溪。
方义: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故局部取足阳明经的下关、颊车以通络消肿止痛;合谷是四总穴之一,为治疗牙痛之要穴。三穴远近相配,共奏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之功。

大迎穴解析

   〖穴义〗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1)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大迎的物质由地仓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亦有浩荡之势,故名大迎。
    (2)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
    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
    〖运行规律〗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
    〖功能作用〗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配合穴位治疗
    1.配颊车、合谷,可用于齿痛。
    2.配天容天牖,可用于胸锁乳突肌痉挛。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daying.html
------分隔线----------------------------
推荐穴位图
深度阅读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