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99穴位网 > 腿部穴位图 > 阳陵泉穴位的准确位置图,阳陵泉在哪,怎么找?阳凌穴阳陖穴

阳陵泉穴位的准确位置图,阳陵泉在哪,怎么找?阳凌穴阳陖穴

    阳陵泉穴Yánglíngquán(GB34),属胆经。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阴陵泉穴位的准确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房凹陷处。当用手摸膝盖外下房时可摸到一个凸起的骨头即腓骨小头,在它的前下房就是阳陵泉.

快速找阴陵泉穴位准确位置

    1、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苹,自然苹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房三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
    2、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一寸,外开一寸处。它合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一寸,再外开一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3、身体自然坐直,大腿合小腿成直角,在腿弯处小腿外侧上房有一突出的骨尖(术语叫腓骨),就在骨尖的前下房凹陷处。
    4、仰卧位,在小腿外侧,先摸到腓骨小头,过腓骨小头前缘作一条竖直切线,再过腓骨小头的下缘作一水苹切线,二条切线的交点处。
阳陵泉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阳陵泉穴操作法

    刺法:直刺或向下斜刺1.0~1.5寸。针刺时,局部有酸胀感.针感可放散至足部外侧。
    灸法:直接灸3~7壮,温合灸5~15分钟。
    按摩法:以指腹或指节按压4~5次。按摩时,朝骨头突出的部位施力。

    按摩阳陵泉穴的手法:
    1、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
    2、两手掌心、掌根、指端一起用力,上下揉50下。防治膝关节炎、膝冷痛、鹤膝风、老寒腿、下肢不遂、瘫痪等。

阳陵泉穴治疗扭挫伤

    首先是按压法重力按压,按压5,6分钟,然后可以用皮肤针敲打(因为它是实症),也可以出点血,这个时候也可以灸,艾灸可以让瘀血消散,能缓解很多疼痛。
    如果扭伤后疼的比较厉害或者是全身性的表现,可以配上手上的合谷穴,脚背的太冲。这两个穴位是我们人体的四个关口,能够舒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配用这样的两个穴位,再加上筋汇——阳陵泉,这样能比较快的把体内的风寒之邪、气滞血瘀等等从我们四肢末端把它们消散赶走。为什么刮痧从上往下,而且是单向的不能来回刮,就是要把病邪往肢末端赶,最后达到从四关把它赶出去。

养肝按揉阳陵泉

    取最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拇指按压在两侧阳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拢托住小腿肚按而揉之,协同向腓骨小头方向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维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对局部肌肉进行左右弹拨。而后跖屈踝关节,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每次每穴按揉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胆囊炎、胆石症疼痛急性发作期,每日按2~3次。日常保健,每日或隔日按一次。
阳陵泉的准确位置图

阳陵泉穴治愈坐骨神经痛

    扎阳陵泉可以使环跳处的坐骨神经痛得到立即的缓解甚至当场治愈,先在同侧的阳陵泉下针,下针取得针感后疼痛即见缓合,已经可以用手肘按压测试,但仍存余微痛,我又在左侧的阳陵泉再下一针,以取同气相求加强效果之意,双针下后,再用力按压已都不感觉痛了.

刺激阳陵泉治疗扭挫伤

按摩阳陵泉穴位的作用

    1、治疗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下肢瘫痪、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坐骨神经痛、腰腿疲劳、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
    2、缓解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胆囊炎、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3、缓解治疗其高血压病、遗尿、肋间神经痛。
    4、抽筋、小腿抽筋、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麻痹、下肢痿痹、膝肿痛、膝膑肿痛等下肢、膝关节疾患、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5、肩周炎,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肩痛、腰痛、膝盖疼痛、腰腿疲劳等
    6、黄疸、口苦、呃逆、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等。
    7、胁肋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小儿惊风。高血压、遗尿、落枕,腰扭伤,踝扭伤。
    8、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病变、肩关节周围炎、肋间神经痛、小儿舞蹈病等。

阳陵泉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 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配阴陵泉、中脘,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配人中中冲、太冲,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配支沟主治胁肋痛;配日月主治胆囊炎;配环跳、委中、悬钟等主治下肢痿痹。据报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规律性收缩,能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阳陵泉穴主治范围

    (一) 胆腑病证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合治内腑”,《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 ,取之合”。胆附于肝,内藏清汁,肝与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肝胆多同病,因湿热蕴结,入侵肝胆,胆汁外溢;或脾阳不运,湿热内阻,胆 汁外溢;以及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实火等所引起的病证,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二) 筋的病证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
    (三) 经脉通络上的病证
    依其足少阳经的循行、针感的走向和穴位的所在,循经取穴,本穴治疗本经经脉循行通络上的下肢、髀枢、胁肋、颈项病,以及肝胆火旺,循经上扰的眼、耳、头部病变。

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一) 胁肋痛

    《灵枢.五邪篇》“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灵枢.经脉篇》:“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肝与胆相表里,肝脉布胁肋,胆脉循胁里,过季胁,说明胁痛与 肝胆的关系甚为密切。故循经取穴,取泻本穴治疗气滞、血瘀以及肝胆疾患引起的胁肋痛效果均佳。《杂病穴法歌》载有:”胁痛只须阳陵泉“。我在临床上根据辩 证施治的原则,在下列三型的胁肋痛中主要运用阳陵泉穴治疗,尚可辅用其它腧穴。
    1、瘀血胁痛
    瘀血胁痛者取泻阳陵泉外,可辅以血会膈俞,配三阴交以活血。跌仆损伤者,尚可取阿是穴。诸穴相伍有通经活络,行血祛瘀之功。
    2、肝郁胁痛
    肝郁胁痛者取泻阳陵泉通调气机外,尚辅肝之原穴太冲感肝之募穴期门,以疏肝理气。诸穴相任共奏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之功。
    3、湿热胁痛
    湿热胁痛者多与今之胆囊炎有关。阳陵泉、支沟泻之能和解少阳而清热化湿。期门、日月是肝胆之气募集之处,泻之能疏利肝胆的气血。诸穴相任共达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之效。

阳陵泉穴文献摘要

    《甲乙经》: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
    《铜人》: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
    《大成》:主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
    《图翼》: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无血色,脚气筋挛。    历代针灸医家将之列为要穴,亦与其主治有关。 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三陷下者炙之,其寒热 者,取阳陵泉:”此是治疗胆腑病症。阳陵泉又治筋病,如《录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有:“……筋急,阳陵泉主之。”《马丹阳天星二十穴歌》:“膝肿并麻木, 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阳陵泉又治疗足少阳经体表循行通络上的病变。
    历代针灸医家将之列为要穴,亦与其主治有关。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三陷下者炙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此是治疗胆腑病症。阳陵泉又治筋病,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有:“……筋急,阳陵泉主之。”《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阳陵泉又治疗足少阳经体表循行通络上的病变。

阳陵泉穴研究进展

    胆囊炎、结石症:据报道针刺阳陵泉穴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还能促 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肝脾脏疼痛:针刺阳陵泉透阴陵泉穴,治疗肝脾脏疼痛疗效较好,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捻转出针。
    落枕:针刺阳陵泉,治疗落枕95例,效果很好。
    肩关节周围炎:有报道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效果良好。
    调整脑血流量:针刺阳陵泉,对脑血流量有一定影响。对急性缺性中风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实验研究,针刺右侧阳陵泉和曲池穴可影响到脑的血流动 力学,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出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明显。而针刺对正常猫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

阳陵泉穴的现代研究

1、胆囊炎、结石症:据报道针刺本穴可使胆囊收缩,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2、调整脑血流量 :实验研究,针刺本穴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
3、肝脾脏疼痛:有报道阳陵泉透阴陵泉,强刺激,治疗肝脾脏疼痛疗效好。
4、落枕、肩周炎:针刺本穴治疗落枕、肩周炎疗效好。

阳陵泉穴名解

    〖穴义〗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
    (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合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
    (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合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
    (3)胆经合。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
    (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二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合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194.html
------分隔线----------------------------
推荐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