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99穴位网 > 经络图 > 经络养生 > 灸灼疗法:艾卷灸法

灸灼疗法:艾卷灸法

又称艾条灸法。是用纸包裹艾绒(或加药物)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一端燃烧,在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艾绒内加进药物,再用纸卷成条状施灸,名为“雷火神针”或“太乙神针”。由于该法操作简便,疗效良好,无痛苦及副作用,广为患者所接受,所以一直被临床广泛采用,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现本灸法已演变为纯艾条灸法、药物艾条灸法、隔药灸法和无烟艾条灸法四种。
    1.纯艾条灸法:即用纯艾绒制成艾条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依其操作方法,应用范围的不同又分为温盒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①温盒灸:将灸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0.5寸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度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弱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通过医生手指的知觉来测患者局部受热程度,而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本法适用于灸疗各种病症。②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法。将点燃的艾卷接近灸的部位平行往复回旋熏灸(距皮肤约3厘米)。—般可灸20-30分钟。适用于风湿痹痛、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等。③雀啄灸: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多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或急救晕厥等。此法热感较强,注意防止烧伤皮肤。

2.药物艾条灸法:即用药物艾条点燃后,垫上纸或布,趁热按到穴位上,使热传导透达深部的—种灸疗方法。常用以下几种:
    (1)雷火神针  又称雷火针,本属于灸法,为何称为“针”,是因为它的操作方式,很像针法实按在穴位上的缘故。操作方法如下:将所选药物研成细末,和匀。以桑皮纸1张,宽约30厘米见方,摊平,先取艾绒24克,均匀摊在纸上,次取药末6克,均匀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留空纸3厘米许,捻紧即成药物艾条。施灸时先选穴定位,将艾条点燃一端。另一种方法是在所灸的穴位—上,覆盖10层棉纸或5—7层棉面,再将艾火隔着纸或面紧紧按在穴位上,留按1—2秒即可,若艾火熄灭,可重新点燃另一端,以七层棉纸包裹,紧按在穴位上,如觉得太烫,可将艾条略微提起,待热减再灸。如火熄、冷却,则重新点燃灸之。每穴可按5—7次。适应于:风寒湿痹、痿证、腹痛、泄泻、闪挫肿痛等。
    常用药物艾条处方:艾绒60克,乳香9克,沉香9克,木香9克,羌活9克,茵陈9克,干姜9克,麝香少许。
    (2)太乙神针  又称“太乙针”,与雷火针无实质区别,是雷火针的进一步发展。其艾条制法,操作方法与“雷火针”相同。
    (3)神灯照灸法  药物组成:将雄黄6克,朱砂6克,血竭6克,没药6克,麝香1.5克,研细为末。每次取药1克,桑皮纸裹之。做成条状,长约20厘米,以麻油浸透备用。用时点燃。使其距患部3厘米许,徐徐烘之,以皮肤烘热为度。适用于外科疮疡,有消肿、溃坚、止痛的作用。
    (4)百发神针  药物组成:乳香、没药、生川附子、血竭、川乌、草乌、檀得末、大贝母、麝香各9克,母丁香49粒,艾绒30克,其艾条制法,操作方法与“雷火针”相同。临床上主要用于偏正头痛、漏肩风、鹤膝风、半身不遂、痞块、腰痛、疝气、痈疽等症。
    (5)消癖神火针  药物组成:蜈蚣1条,五灵脂、雄黄、乳香、没药、阿魏、三棱、木鳖、文术、甘草、皮硝各3克,闹羊花、硫磺、穿山甲、牙皂各6克,麝香9克,甘遂1.5克,艾绒60克。药条制法、操作方法与“雷火针”相同。主治偏食消瘦、积聚痞块等。

3.隔药灸法:又称间接灸法。是在穴位上覆盖某些药物后再以艾条施灸的一种方法。随隔物的不同,适应证也因之而异。临床上常用的有如下两种:
    (1)隔核桃壳灸  将核桃劈为两半去仁,于壳上钻小孔若干,内装干鸡粪,扣患处。用艾条灸之。有解毒消肿作用,主治各种肿毒。
    (2)隔蟾酥皮灸  取略大予病灶的蟾皮一块,将其内面平铺于疖肿上,然后持点燃的艾条,置蟾皮上方适当的距离进行熏灸。至病灶区出现温热感为度。每日灸1次,每次约30—60分钟。此法治疗疖肿,有较好疗效。

4.无烟灸法:无烟灸是现代人经改进研制出的新处方,其疗效不仅比有烟灸好而且又具有环保卫生的优点,现已逐步推广开来。常用的无烟艾条处方是:艾叶500克,甘松30克,白芷、细辛、羌活各6克,金粉(或铅粉)40克。

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25493.html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