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血海穴的准确位置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血海穴是活血化淤的,因此按摩血海穴有祛斑的作用。血海穴还有抗过敏的作用,比如用来治疗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等。使用时,可进行点揉两侧的血海穴,每侧3分钟,力量以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房,有称为血海的穴位。血海穴位于找血海穴的位置也可以看下面的视频:![]() 怎么找血海穴位置?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房,在凹陷的上房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或者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取穴方法1: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取穴方法2: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取穴方法3: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穴位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四头肌内侧肌(股内侧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大腿前面阔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大腿前面阔筋膜内纤维组织较外侧薄弱。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进入股神经支配的股内侧肌。 膝上内动脉起于动脉,在股骨内上髁上方紧贴骨内面深进,经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腱与股骨骨面之间至膝关节前面,参加膝关节网。 按摩血海穴位的作用血海穴和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效。
痛经--选穴:血海穴每月一次的生理痛真是非常难受,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这种小腹疼痛。血海穴的位置: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 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按揉手法及要点: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 袋效果会更好。 肝血虚--血海穴、足三里穴
很多人看会书和电视就觉得眼睛酸胀,干涩不舒服,有的还会出现手脚麻木现象,往往不被引起重视,其实这是肝血虚的症状。为什么呢?《内经》云:“肝受血而 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体为筋,所以肝血虚了就不能营养眼睛和筋脉,就会出现眼睛酸胀、视物不清、 手脚麻木的症状,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可选用血海和足三里穴来补足肝血。 产妇酸痛--血海穴
产后的妇女特别容易出现各种酸痛,台北市立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刘桂兰表示,由于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身体状况本来就比一般人虚弱,再加上医 院里的冷气较强,如果疏忽了做好保暖的工夫,风寒便会趁虚而入,而一旦出现了各种酸痛时,又该如何帮妈咪们减缓疼痛呢?请看以下提供的各项绝招。 美容按摩--血海穴
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午饭前按摩膝盖上的血海穴,有利于祛除脸上的雀斑。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 血海穴主冶疾病:
1、生理不顺、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便溏腹泻、体倦无力、腹痛; 血海穴的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 血海穴临床应用:1)治月经不调∶血海,带脉(《针灸资生经》)。2)治荨麻疹∶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3)治膝关节疼痛∶血海,犊鼻,阴陵泉,阳陵泉。4)治疗阴囊湿疹和股癣:采用放血疗法,配合拔罐。 血海穴文献摘录
1)《针灸甲乙经》∶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 血海穴穴名解说〖别名〗百虫窝穴,血郄穴。〖穴义〗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 (1)血海。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 (2)百虫窝。百,数量词,形容多也。虫窝,虫之所生之地也。百虫窝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其特性为湿热。本穴物质为聚集而成的脾经之气,性湿热,而本穴所应的时序、地域又为长夏的中土,是百虫的产生之时合繁衍之地,故名百虫窝。 (3)血郄。血,指穴内物质为血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的血液运行出入为细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其性既湿又热,是血的气态物存在形式。穴内气血物质的出入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折合为血则其量较小,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血郄。 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xuehai.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