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里穴(Tongli,HT5)为手少阴心经的络穴。通里穴的准确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通里穴具有宁心安神、通经活络、和营熄风、调理气血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心悸怔仲、失眠、咽喉肿痛等症状。除此之外,通里穴还有一个最大的功效,就是可以用来治疗因惊吓、生气或情绪激动导致的暂时性失语。![]() 通里穴的穴位速查准确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通里穴的刺激方法【治法原则】寒则通之,热则泻之。【针刺方法】通里穴,直刺或向上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下行传到无名指或小指,或循心经上行至前臂、肘窝,个别可走向胸部。 【艾灸方法】通里穴,艾条灸10-15分钟,通里穴艾炷灸3-5壮。 【按摩手法】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捏拿患者左右侧通里穴各36次为一遍,一般捏拿3-5遍,即可心舒神安。 通里穴治失语症用拇指指腹着力分别置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用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进行。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注意事项:失语症的康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平日保持心情舒畅,切勿过急,边刺激通里穴,边进行言语训练,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 通里穴的作用通里穴,中医认为,心气通于舌,舌为心之苗,言为心之声之说。刺激通里穴,既可以调心的经脉,又可以调心的络脉,有双重作用,是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主要穴位之一。现代研究表明,刺激通里穴可改善脑部供血,重建言语活动的神经环路;同时激活了言语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数量,促进和加强了脑功能的代偿作用,从而使中风失语患者的失语得以康复。中风失语症的病人,边刺激通里穴,边进行言语训练,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此外,通里穴还有通心脉、清心火、利舌咽,明眼目的作用,治疗心脉淤滞所致的胸闷、心悸;心火上炎引起的头痛、失眠、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 对于上班族来说,如果感觉工作累的时候,在办公室腾出几分钟的时间,握拳立起,将手的小鱼际放在桌子边缘上,从手腕内侧开始,沿着桌子边向上推,一直推到手肘部位,这样反复推个30~50次,大脑得到了休息的同时,可以疏通心经,增长智慧。 通里穴作用功效沟通心肾。通里穴,手太阴心经之络穴。还有宁心安神,和营熄风,通经活络,调理气血之功效。对头昏目眩,心痛,心悸怔仲,失眠,咽喉肿痛,爆喑,舌强不语,腕臂痛,遗尿,月经过多,崩漏等。 通里穴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腕臂内侧痛、肘及前臂疼痛、头痛、目眩、面赤热、遗尿、月经过多、狂症等。 通里穴名解1)通里。通,通道也。里,内部也。该穴名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通道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灵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通于地之地部,经水即从本穴的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2)心经络。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心经的体内经脉,有联络心经内外经脉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心经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经血)。 〖运行规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即由心经交于肾经)。 〖功能作用〗沟通心肾。 〖治法〗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注〗人体的同名经,它们的气血特性相近,所处的层次亦相近,且它们之间有气血交流的路径。心经与肾经同名,心经气血交于肾经即是通过本穴而实现的。因此,对于少阴病所出现的上寒下热或心寒肾热之症,其实质机理即是心阴太过而心气不足,在本穴针而通之则能很好地将心经之液导入肾经,心经之寒则得以除,肾经之热则得以解。 通里穴配合穴位治疗配内关、心俞主治心悸、怔仲;配廉泉、涌泉主治舌强、暴喑。 通里穴相关论述1.《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悲恐,目眩,心痛。”2.《医宗金鉴》:“主治温病,面热无汗,懊憹,心悸惊恐。”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tonglixue.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