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99穴位网 > 面部穴位图 > 络却穴位疼怎么办?络却穴穴位位置图

络却穴位疼怎么办?络却穴穴位位置图

    络却穴Luòquè(BL8)乃足太阳膀胱经头部穴。络却穴位疼可能是神经性头痛,亦可能膀胱经属器官病变,如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就医。继续揉,打通就是了。络却穴的位置在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主要治疗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络却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络却穴疼痛的位置图

络却穴穴位解剖

     洛却穴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病症】头晕、眩晕、癫狂、精神病;目视不明、耳鸣,白内障等
    【作用功效】络却穴,传输头部浊气

络却穴论述

    “洛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头部穴,其别名又有,强阳、脑盖之称。其穴在“通天”穴之下1.5寸,即头顶部,当前发髻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洛却之名,自清朝以来一直沿用至今。但清明以来,也有称之为“洛郄”者,如明代马莳《灵枢注证发微》、张介宾《类经》、清代张志聪《灵枢集注》等,今也有一些学者撰文提出其为“络郄”,到底是“洛却”还是“络郄”呢?

    殊不知“郄”古字做“郤”,“却”之古字做“却”,二者只一笔之差。文字学家王力先生曾经提出:“郄”是“郤”的异体字,“却”和“郤”音义都不同《广韵》“却”在药韵,“郤”在陌韵,今音区别更大。“郤”本指县邑,借为间隙,所以从邑;“却”表后退、退却,所以从“卩”,“卩”是“人”的变体,简化做“却“。楷书阝“”、“卩”形近,后世典籍“郤”、“却”常互讹,今本尤甚。以此看来确实是古人误识误写,将“郤”为“却”,即误“郄”为“却“,故认作”洛却“。

    北宋天圣年间,即公元1023年到1032年间,官刻《新铸铜人腧学针灸图经》,距今已有近千年,此碑现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北宋王惟一奉旨造”针灸铜人“时,其足太阳膀胱经之头部穴,也当多”络郄“而非”洛却“。唐代《太素》也当作"络郄"也非”洛却“。由此可以认定该穴位”络郄郤“。

络却穴解析

    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别名:强阳穴,脑盖穴,及行穴。
    1)络却。络,联络也。却,退却、拒绝也。该穴名意指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本穴气血由于通天穴基本上无物传来而处于空虚之状,穴内气血是由穴外头部传入的寒湿之气而非阳热之气,本穴既有聚集头部气血的作用但同时又拒绝接受外部的阳热之气,故名。
    2)强阳。强,强盛也。阳,阳气也。强阳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强盛的阳气。如络却之名解,本穴气血虽为穴外头部传入的寒湿之气,但对于膀胱经原有气血来说它仍为偏高温态的天部之气,比膀胱经气血的温度要高要强,故名强阳。
    3)脑盖。脑,头脑也。盖,护盖也。脑盖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之气,如同头之外卫。
    4)及行。及,至、到也。行,行动、运行也。及行名意指本穴要在接受外部气血后才有气血循膀胱经传输。理同络却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天部汇入穴内后再循膀胱经向下传输。
    〖功能作用〗传输头部浊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luoque.html
------分隔线----------------------------
推荐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