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出《灵枢·本输》。别名下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火)穴。昆仑穴准确的位置在外踝骨后房与跟腱中间-内太溪外昆仑,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房,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后,在足部外踝后房,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孕妇禁用,经期慎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踝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下图是昆仑穴合太溪穴的不同位置:![]() 昆仑穴:治足跟痛在外踝后5分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主要穴位。针5分,针刺角度向内踝前缘,孕妇忌针。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 ②、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按摩昆仑穴的手法 先将肌肉放松,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 按摩昆仑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头痛、高血压、眼疾、目眩、鼻衄等 昆仑穴主治
1、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 昆仑穴古代文献
1、养生术语。部位所指,说法不一。一指头。《黄庭内景经·若得章》务成子注引《洞神经》:“头为三台君,又为昆仑。”一指脑。《脉望》卷八:“脑为昆仑。”一指脐。《黄庭内景经·若得章》务成子注:“又云脐为太一君,亦为昆仑。”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内经》称穴位为“气穴”,是“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部位。根据穴位的基本含义,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受刺激(toreceptstimulus)和反映病证(toreflectillness)。 1、感受刺激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穴位而产生作用,这是因为刺激作用于穴位后,能激发经气运行,以达到宣通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 目的,所以,从感受刺激这方面来说,穴位是体表存在的感受针灸、推拿等诸多刺激的感受装置(receptingsetting)。 2、反映病证《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灵枢·邪客》指出,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 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月国。张介宾《类经》注曰:“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节 之会处索而刺之”。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穴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反应点。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作用。脏腑器官疾病 通过经络,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各种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为穴位病理反应(pathologyresponse)。 昆仑穴的骨度法
1、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耳后两完骨(乳突)间9寸。 昆仑穴临床案例 病例1:治疗落枕
高某,女,32岁,一天前早晨起床时发觉右颈部疼痛,头项活动受限。检查见:头部偏向右侧,右颈部斜方肌处压痛明显,局部无红肿。诊断为落枕。针刺 治疗:取健侧昆仑穴,得气后嘱患者缓缓活动颈部。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头部左转大于60度后患处疼痛。第二天重复上述治疗1次,疼痛消失,颈部 活动自如。 病案2:治疗腰痛
王某,女,39岁,2005年,4月2日来诊。自诉病因昨日上午工作劳累后,感左腰部胀痛,不能弯腰,侧弯尤甚。查其舌苔薄白,脉浮弦。左侧腰肌外缘明显压痛(十十十),证系风寒痹阻太阳之脉。治以弹拨昆仑右侧,弹拨后腰部活动自如,腰肌压痛点消失。 病例3:治疗眩晕
患者症状:头脑不清,脑部功能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 昆仑穴解析Kūnlún(BL60)〖取穴法〗该穴位于在足部外踝后房,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疾病〗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风池穴治、目眩。 〖刺灸法〗直刺0.5~0.8寸。 〖附注〗(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别名〗上昆仑穴。 〖穴义〗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 〖名解〗 (1)昆仑。昆仑,广漠无艮也。昆仑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作用,寒湿水气吸热后亦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内的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存在,如广漠无艮之状,故名昆仑。 (2)膀胱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吸热上行,动而不居,故为膀胱经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原本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散热化气。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配风池、天柱、肩中俞、后溪治疗项强;配太溪、丘墟、三阴交治疗足跟痛。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kunlun.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