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Hégǔ(LI4)别名虎口,容谷,合骨,含口。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合谷穴在第二掌骨中点旁边的肌肉上,握拳肌肉突出的高点处。在合谷穴以及太冲穴进行拔罐或按摩,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排除毒素、增强性功能。如果遇上脸上和嘴角常出的痘痘的情况,可通过灸合谷穴缓解。![]() 怎么找合谷穴的具体位置图1.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2.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3.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 4.也可以用图示方法取:以右手取左合谷为例,右手拇指指腹横纹压准左手虎口指蹼,对准第二掌骨中点弯曲右手拇指、指尖所按的地方就是合谷。 怎么按摩合谷穴?刺法:直刺0.5~1.0寸。孕妇不宜针。灸法:米粒灸8~9壮或者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法:以拇指向下用力按压4~5次,并作圈状按摩。 补充:合谷穴的按摩手法 (1)按法: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 (2)揉法:将拇指指腹放在合谷穴上,作轻柔和缓地揉动。 (3)一指禅推法:把拇指指端放在合谷穴处,以腕关节摆动,带动拇指作左右摆动。 (4)点法:把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伸直拇指压而点。 合谷穴治下牙齿疼痛合谷穴治疗下牙齿疼痛的特效穴,合谷穴主治下牙疼,顺着经脉以指压掐按为主,这时绝对不能用灸法。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另有说明: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 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 合谷穴的作用
一、缓解疼痛 合谷穴功效机制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长于清泻阳明之郁热,疏解面齿之风邪,通调头面之经络,是治疗热病发热及头面五官各种疾患之要穴,《四总穴歌》中将这一功效主治特点归纳为“面口合谷收”。由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肠经是肺经的表经,而且合谷与肺经的络脉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气,疏风解表,调汗泻热,是治疗表证的要穴。对于汗证,此穴有双向调理作用,无汗可发汗,汗多可止汗。另外合谷的泻热作用还可用于疟疾发热。此穴为大肠经原穴,为大肠经原气所输注之处,大肠经络肺过胃属大肠,故可调节胃肠功能,具有和胃降气,调中止痛,通腑泻热之功,治疗各种胃肠道疾患。此穴居于虎口,为人身气血之大关,又善熄风镇痉,醒脑开窍,故常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癫狂、癫痢诸疾。阳明经多气多血,此穴是阳明经之原穴,又位关口,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通过调气,以达理血活血,通经止痛之效,故可用于治疗妇产科各种气血不和之疾患。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热毒郁滞皮肤之疾患可通过泻合谷,以调肺气、解热毒,驱邪毒外出。此穴为大关,通经活络、舒筋利节之力甚强,可治疗大肠经循经部位的疼痛、麻木、冰冷、发热、瘫痪等。[3] 合谷穴配伍应用
腹痛:合谷、陷谷(《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合谷穴古文摘录
定位记载 合谷穴位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合谷穴主治记载
《针灸甲乙经》: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喉痹;瘖不能言;疳疟;狂易。 合谷穴解析: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名解〗 (1)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容,容纳、包容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汇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纳也。口,脾胃之属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 (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 〖功能作用〗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治法〗虚寒则补而灸之,实热则泻之,热症凉药水针良。 〖配合穴位治疗。配太阳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迎香穴治鼻疾;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穴治经闭,滞产;配地仓穴颊车穴治眼歪斜。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hegu.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