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99穴位网 > 面部穴位图 > 承泣穴 > 承泣穴解剖学研究

承泣穴解剖学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承泣穴的解剖结构、针刺深度和方向。[方法]通过解剖观测48例成人尸体眼眶。[结果]承泣穴直刺进针,针尖穿经的结构为皮肤、皮下组织、眼 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下直肌。[结论]承泣穴直刺进针达12.00mm时针尖应稍斜向后上方,同时深度不超过25.0mm。

【关键词】  承泣穴;解剖学眼眶;针刺深度;针刺方向

  An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Chengqi (ST1)

  Xu Xiangdang,Lou Xinfa,Jiang Songhe

  1.Wenzhou Medical College(325000);

  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depth and direction of needling at Chengqi (ST1).[Methods] Forty-eight adult orbital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by dissection.[Results] When a needle was vertically inserted into Chengqi (ST1),the needle tip would pass through the skin,subcutaneous tissue,orbicularis muscle,orbital adipose body,inferior obliges and inferior rectus.[Conclusion] The acupuncture of the Chengqi (ST1) should select straight sting needling back-upwards.The depth should not exceed 25.0mm.

  Key words: Chengqi Point,anatomy;obital;needling depth;needling direction

    承泣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针刺承泣穴对于各种眼病均有良性调节作用,对青少年近视、面肌痉挛、面肌麻痹等有较好的疗效[1],但同时承泣穴属危险穴 位,临近眼球,易引起针刺意外。为了更好的使用该穴,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我们对这一危险穴位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取24个尸体头颅(其中男18个,女6个),计48例眼眶。

  1.2  方法 

  参照严氏经穴断面解剖图解[2]定位承泣穴,因穴位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浅层通过层次解剖显示结构;再取眶上缘、枕外隆突平面用切割机割成断面, 取脑,用咬骨钳打开眶上壁显示深层结构,重点解剖眼眶内的血管和神经,观测进针层次和针体周围结构的形态特征,用分规、电子数显卡尺测量。

  1.3  数据处理 

  测量得到的数据用电脑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测量单位用毫米(mm)表示。

  2  结果

  2.1  进针层次及针体周围结构的形态特征 

  (1)皮肤:很薄,0.1mm左右,由眶下神经的分支支配,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分支穿出眶下孔,在提上唇肌的深面下行分支分布下眼睑等。 (2)皮下组织:由眶下神经的分支支配,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少量的脂肪构成,是人体最松软的组织之一。血管较丰富,有来自上颌动脉的眶下动脉的分支、面动 脉分支及内眦动脉的分支等常吻合成动脉网共同营养。(3)眼轮匝肌:其下部由面神经的颧支支配。(4)眶脂体:丰富,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充 填于眼球、眼球外肌和眶骨膜之间。(5)下斜肌、下直肌:下斜肌起源于眶壁的内下侧,然后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向外伸展至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 后外侧。下直肌起始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向前附着于角膜缘后6.5mm处的巩膜上。下斜肌和下直肌都由动眼神经支配。

  2.2  针体与周围结构间距的定位观测 

  在下直肌下方贴眶下壁有眶下动脉经眶下沟入眶下管,其上外侧和上内侧有睫状后短、长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在球后视神经周围,发出十余根小支穿过巩 膜,睫状后长动脉自眼动脉分出,共两支,于视神经鼻侧和颞侧,在较睫状后短动脉离视神经稍远处,斜行穿入巩膜,经脉络膜上腔水平位置前行直达睫状体,主要 供应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前部。针尖皮肤刺入点至眶下血管入眶下管处的平均距离为(12.50±3.40)mm,针尖皮肤刺入点至睫状后动脉的距离为 (25.00±4.50)mm。

  3  讨论

  3.1  承泣穴的解剖特点 

  针刺承泣穴由浅入深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下直肌。浅层分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眶下动脉的分支、 面动脉分支及内眦动脉的分支及伴行静脉,现代针灸研究发现穴位与血管、神经、结缔组织密切相关[3]。故浅刺承泣穴发挥功效可能与此结构有关。深层有丰富 的眶脂体,为带有丰富的小血管、神经的疏松结缔组织,同时有可直接刺激支配下斜肌和下直肌的动眼神经下支,深刺发挥功效可能与此结构密切相关。

  3.2  引起针刺危险的原因 

  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不正确易造成眶内出血、眼球突出、失明甚至刺入颅腔。主要引起危险的结构为眶下动脉、睫状后动脉和视神经管前极,因眶下动脉 发自上颌动脉经眶下沟入眶下管,针尖皮肤刺入点至眶下血管入眶下管处的平均距离为(12.50±3.40)mm,针尖皮肤刺入点至睫状后动脉的距离为 (25.00±4.50)mm。所以贴眶下壁直刺承泣穴至12.00mm时应调整方向针尖应稍斜向后上方以免刺破眶下动脉引起眶内出血。同时深度不超过 25.0mm以免刺破睫状后动脉引起眶内深部出血。

  3.3  针刺意外的预防措施 

  执行医生除了要熟悉穴位的解剖,了解眼的生理结构,遵循选择平直、光洁、细小的针具,手法轻巧、缓慢进针等规则外,主要应注意穴位的定位、针刺 的深度和方向。穴位的定位:定位一定要准确,否则深度和方向将无从谈起。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安全进针方向: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 缘与眼睑交界处贴眶下壁直刺12.0mm后改变针尖向后上方以免刺伤眶下动脉引起眶内出血。针刺深度:承泣穴针刺深度应控制在25.0mm以内以免刺破睫 状后动脉引起眶内深部出血。最后还要注意不宜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参考文献】
    [1]赵爱文,陈国勇.针刺承泣穴治疗眼轮匝肌痉挛22例[J].人民军医,2004,47(11):682.

  [2]严振国.经穴断面解剖图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3.

  [3]费伦.经络物质基础及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展望[J].科学通报,1998,43(6):658.

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32936.html
------分隔线----------------------------
推荐穴位图